古人结婚也要随礼吗?

冷知识专辑,趣知识专辑



    你这是在干什么?



    01
    随礼究竟是怎么来的?
    古人也会随份子吗?


    随礼的概念古已有之
    不过它的意义和形式
    随时代变换不断更新

    最早的随礼和现在的份子钱
    其实大不相同

    中国人联络亲朋、互赠礼物的行为
    早在春秋战国就有记载

    有来有往的物品交换、自愿
    与「非自愿的情感交流
    随礼产生的根源




    而红白事则是
    随礼最自然的发生场景



    先秦时,婚礼程序最后一环「亲迎」
    便规定了主人家办婚宴招待
    亲朋送上贺礼的礼节



    只是规定上相近!

    实际上当时很少有人举办婚礼
    因为古人生命短暂
    人们认为「昏礼不贺,人之序也」

    子女结婚意味着
    父母的生命快要结束
    是悲伤的场合,不宜庆祝



    西汉
    结婚不祝贺的观念被贵族打破
    随礼也开始在民间普及

    但古人不送钱
    多是送食物和生活用品
    用意是帮助从零开始的小家庭
    开启新生活



    具体的内容丰俭由人
    不过都很注重实用性



    唐朝随礼规格
    随着社会的整体水平提升而提高
    皇室与贵族群体间
    因吊唁而随礼的数额惊人



    到了元代,官场中随礼的名目
    和频率一度繁多到官员们开始直接送钱
    甚至有官员让朝廷直接
    从自己的工资中扣除随礼金额



    02
    民间的随礼是什么时候
    开始流行送钱的呢?


    现代意义上的份子钱
    明朝才真正产生

    平民出身的皇帝朱元璋
    知道百姓办婚丧嫁娶不易
    光靠自己很难承担



    他建立「乡饮酒礼」制度
    规定一家结婚
    同一里的每一户都要出钱
    相互照应周济




    明末清初时,份子钱文化
    已经泛化应用到各种送礼场景

    甚至还产生了凑份子
    也就是大家出钱
    一起办事的类融资行为



    尽管初衷是好意
    不过规定中没考虑到的是
    货币购买力的变化

    20 年前的 20 贯
    到现在可能值 50 贯



    人人都不想吃亏
    正因如此,清朝咸丰年间
    一度出现了因贬值速度快
    而被当作民间专用份子钱的「大清宝钞」




    - END -

    » 更多 结婚冷知识 历史冷知识 文化冷知识


    转载请注明来源:趣知识(quzhishi.com)